发展到“地球村”的今天,各式各样的政治,宗教和感情在人类社会中越来越深的纠缠。上帝曾经用语言将人类的文明分化,而今又让这些因分化而产生的矛盾激烈碰撞。其中自然包括爱情。不论承认与否,除非身理上有缺陷,没有人会不曾感受过爱情——暗恋,激情,依赖,生死相许……从《西厢记》《梁祝》到《源氏物语》再到《摩诃波罗多》,东方的爱情古典而含蓄。而西方人的爱情激烈直率,不仅文学作品几乎无不含有爱情因素,即使是Troy那种长达10年的痛苦战争,也竟能以海伦和帕里斯的爱情掠夺为借口。
我觉得传统中国的爱情是在一种近乎变态的挤压中生存的。统治了中国近千年的儒学在汉唐时期基本上是否定情感的,而宋明时期更是正式提出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的理念,“重理轻情”逐渐成了文人墨客遵循的法则;另一方面,作为中国传统宗教的佛教也以“看破红尘”,摈弃“七情六欲”为戒律。在两大思想传统的统治下,感性被理性控制几乎成了必然。
而在众多种感情中,爱情作为人类最坦白同时也是最自我自私的感情,又成为了被处斩的重中之重。我不是心理学家或哲学家,所以无法给出一个完美的解释,但是明显的,爱情是众多种感情中最难以控制和持续,也是最自私的一种;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是与理性直接相反的感情。友情与亲情是理智无私的,是可共享的,是“众乐乐”;而“独乐乐”却是爱情的特点——它是天生的,没有理由没有理性的,而且人们只愿意独享爱情,并会为此被冲昏头脑。也因此,中国人对理性的重视造成了对友情的崇尚,对亲情的感激,以及对爱情的淡漠。尽管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,人们的思想已在变化,但在中国历史上,大部分对“兄弟如手足,妻子如衣服 ”确是持崇敬态度的。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,有三大名著几乎不提及爱情——《三国》里鲜有女人,仅有的几个也都是战争政治的道具或牺牲品;《水浒》里的女人不是荡妇就是悍妇,无太多爱情可言;《西游记》里主角干脆就是和尚了……相比之下,《红楼梦》是唯一细致地描写了女人的情感和男女之间感情的名著,但悲哀的是,其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却是爱情在政治和权利下残喘。
其实在中国古代典籍里,也数目可观地记载着很多爱情佳话,比如先秦《诗经》里就有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;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到南唐李煜《菩萨蛮·花明月暗》里的“刬袜步香街,手提金缕鞋。画堂南畔见,一向依人颤”,再到北宋秦观的“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”……这些温语缠绵都令人难以忘怀爱情的美好。但是除非真如张生和柳莺莺一样情运中天,否则能成功的可能性实在太小,更多还是是像黛玉宝玉一样被拆散,或是像杜十娘一样被欺骗,或是像孟姜女一样与丈夫天人永隔。总之中国传统的卑微爱情,只能放在国家政治金钱宗教之后被牺牲。
在我眼里,封建中国几乎不承认爱情模式,只承认婚姻模式——爱情是感性的,婚姻是理性的。对女人而言,只有结婚后才能有所谓对丈夫的爱情,而这几乎不能算是完整的爱情,只是忠贞而已。但是幸运的话,两人可以在依赖对方之后一步步地相爱——大概算是日久生情吧。只有这种爱情是被承认的,私以为是因为这种爱情是父母之命的结果,也是两人责任心的体现,因此经过人理智的选择,不再是纯粹的疯狂的感情的缘故。
在现代中国的传统家庭长大的人,尤其是女生,同时接受着中西文化的影响,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,既是欲望又要依靠理智,两者冲突下偶尔会觉得茫然。我喜欢傲慢与偏见》和《简爱》中的爱情,尽管两位作者水火不容,但两个经典爱情故事中的男人女人们都追求着情感的沟通,又在理智的选择中享受浪漫。这种爱情,是否能填满爱情与理智间的横沟呢?